经济体制改革
2004-11-17 00:00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改革率先在农村展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开始推行;逐步取消农副产品的统购派购,放开大部分农副产品价格;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开放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指导地位,确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的主要内容是:全面深化改革,并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其中包括确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由扩大经营自主权,推行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1997年,中共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迈出更大步伐。到1999年,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在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住房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经出台;投融资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正在制定方案。国务院机构改革顺利进行,也取得了重大成果。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显著增强,宏观调控体系框架也初步形成;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到2010年,中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荐给朋友:   
打印